北京交通大学受邀参加第五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1-07-07 11:35  浏览次数:2952


图片1.png

       2021年7月3日北京交通大学受邀参加由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本次论坛在厦门海沧举行,采用线下线上结合方式召开。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与统计硕士中心主任陆超受邀前往厦门参加了此次论坛,以及金融系部分教师和学生线上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升级与金融服务”,旨在搭建金融专业学位培养高校与社会尤其是金融机构之间沟通的桥梁,基于全球的视野探索中国金融发展的趋势与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全面了解我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状况,高校能够更清晰把握金融实践部门对金融人才需求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以更切合金融发展的需要。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国内高校、金融行业、互联网科技公司、地方金融监管单位等的三百余嘉宾到场参会。

        3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海沧融信华邑酒店举行。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庆平做书面开幕致辞(由赵锡军秘书长代为宣读),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教授,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亦春教授随后分别致欢迎辞和贺辞。开幕式由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主持。

图片2.png 

       简短开幕式后,大会主旨演讲拉开序幕。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吴晓求教授,复旦大学袁志刚教授,深圳前海勤智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长汤大杰先生依次带来精彩演讲。演讲环节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朱新蓉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张桥云教授主持。

       吴晓求教授指出在金融专业学位的培养中要把握五种平衡关系:第一,认识中国国情和学习国际规范的关系;第二,扎根中国大地和金融国际视野的关系;第三,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第四,正确处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的关系;第五,问题导向和案例解决之间的关系。吴教授表示,中国金融目前面临着三大方面的改革:第一是市场化的改革,中国金融面临着脱媒速度不够的问题;第二是金融科技化的改革,中国金融科技化的速度有待大幅提高;第三是金融国际化。在金融国际化方面,中国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这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在三岔路口面前,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尽可能让国际资本流动。我们要相信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在市场的博弈中会有收敛的趋势。我们要做的就是稳步地推进金融开放和人民币自由交易的改革,最后吴教授表达了对未来金融人才培养的美好愿景。

图片3.png 

       袁志刚教授通过剖析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演变与疫情后国际政经局势的最新发展,推演了后疫情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趋势,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大变局中的战略选择。袁志刚教授表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应当是由美元独霸的格局逐渐向“一超两强”的格局转变。中国需加速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形成庞大的统一内需市场,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战略上支持欧盟债券与欧盟财政一体化,助力“一超两强”国际货币新格局的形成。

图片4.png 

       汤大杰博士回顾了深圳政府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指出如何将政府支持有效地迁移到企业生命成长全过程、使之最终成功进入二级市场是其中的关键之处。演讲最后,汤博士基于生物医药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和风险并存的投资市场现状,提出BT(Biotechnology)产业扶持政策要符合“逆摩尔定律”——地方政府应着力支持早期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并且需要吸纳高端人才,打造行业生态。他总结道,政府扶持产业还要从产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出发,分析行业要素和要素的成熟度,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协同作用。

图片5.png 

       当天下午,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五十余位各界参会代表分别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前沿问题”、“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与金融数字化”、“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科技创新下的金融业发展与风险防范”四个议题展开研讨,发表主题演讲,以及进行圆桌论坛。

       论坛最后,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秘书长伍旭川的主持下,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吴晓求作论坛闭幕总结,至此,本届中国金融教育发展论坛圆满结束。

 图片6.png


图片7.pn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