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讲座: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关系解析

发布时间:2016-06-30 15:41  浏览次数:2815

茅于轼,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是中国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父亲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伯父茅以升是 著名桥梁专家。抗战时期转辗于大后方柳州、桂林、重庆。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从机械系毕业,分配在齐齐哈尔铁 路局,任火车司机、技术员、工程师。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93年从中 国社会科学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天则经济研究所,现任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代表作:《择优分配原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谁妨碍我们致富》等。

曾任职务: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LEAD国际培训 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China Economic Review顾问编辑、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1987年-1994年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顾问。1989年China Economic Review 杂志, 顾问编辑。1990年《科技导报》编委。1987年《改革与战略》杂志(广西)顾问。1990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访问高级讲师。1990年:亚洲开发 银行注册顾问。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

主要著作:  (1)《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当前社会问题随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2)《财富是如何创造的》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01月   (3)《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观察》上海三联书店, 1993年   (4)《美国人口的分布和流动及地区经济发展》发表于《美国研究》1988年第一期。(获中国社科院优秀论文奖)   (5)《环境收费制及价格系统:中国的经验》发表在《环境收费制国际经验交流会论文集》1993年在英国出版(英文)   (6)《中国的交通业及其能耗》(英文),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7)《经济改革对能源业的影响》(英文),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8)《温室效应的经济后果》《科技导报》,1989年第二期   (9)《伦理学·环境·经济学》(英文),1993年在意大利《Bioethics》出版   (10)《中美的环境问题及其国际合作》《美国研究》,1991年第三期。   (11)《环境伦理的演进:中国人的看法》(英文),《第二次国际伦理与环境政策讨论会论文集》   (12)在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上的一系列演讲,包括:“煤与天然气”; “将中国煤炭技术引进非洲”;“环境审计简介”;“能源单位及其相互转换”; “发展型煤政策的逻辑构思”;“煤炭市场的供需特点”;“能源政策与气候变暖”(英文)   (13)《中国的能源政策及其国际背景》《经济研究参考资料》, 1987年174期   (14)《中国发展再生能源的社会经济条件》(英文),第六届国际能源会议论文,1993年   (15)《环境经济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经济研究》,1982年8月   (16)《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报告》1983年

分享到: